无利可图的成语故事

拼音wú lì kě tú
基本解释图:谋取。没有利益可谋求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两样事业,一时都无利可图,完全是为了公益,我开典当是为方便穷人。”
暂未找到成语无利可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无利可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取而代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三月不知肉味 |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弃重取轻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 |
风烛残年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
宝贝疙瘩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9章:“宝生在他们老公母俩心上,真像命根子,宝贝疙瘩。” |
蹑蹻担簦 | 明·张煌言《徐允岩诗序》:“迄延平王兵衄于金陵城下,余提孤军走英霍山。徐子蹑蹻担簦,章皇山泽中。” |
绿鬓红颜 | 清 洪楝园《后南柯 檀谋》:“霎时绿鬓红颜都成孤寡,并不劳挨门搜括。” |
寸阴尺璧 | 《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
隙中观斗 | 宋·苏轼《超然台记》:“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
见笑大方 | 庄周《庄子 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广庭大众 | 秦·孔鲋《孔丛子·公孙龙》:“尹文曰:‘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忠乎?’ |
灭私奉公 | 唐·元稹《崔倰授尚书户部侍郎制》:“辟名用物者逃无所入,灭私奉公者得以自明。” |
齿如编贝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二:“齿如编贝汉东方,不学咿嚘况对扬。屋瓦自惊天滓,丹毫圆折露华瀼。” |
铸成大错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
笼中之鸟 | 《鹖冠子 世兵》:“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 |
临去秋波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
蛇头蝎尾 | 唐·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暂时上天少问天,蛇头蝎尾谁安著。” |
缄口无言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 |
驷马高盖 | 《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吾黄金白璧,重礼也;驷马高盖,荣势也。” |
冷眼静看 | 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可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
生张熟魏 |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
朽木枯株 |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俺道您琼材玉树,却元是朽木枯株。” |
以资切磋 | 《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名缰利索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
疾之若仇 | 《晋书·阮籍传》:“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