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声虫的成语故事


应声虫

拼音yìng shēng chóng

基本解释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出处唐·刘束《隋唐嘉话》:“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应声虫的典故

传说洛阳有一个士人得了应声病,刚一说话喉咙中应声,就去问名医张父仲,张父仲觉得奇怪,日夜思考终于想出一个医治办法。立即取《本草纲目》让他读,他还是不停应声,当看到他害怕的地方就不应了。于是张父仲立即配药医治,果然治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应声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千差万别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遂导师》:“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
引人注目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祖祖辈辈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我们要记住,祖祖辈辈过的牛马不如的日子。”
十二道金牌 《宋史·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横峰侧岭 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得不尔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庄子 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贫病交攻 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入春以来,贫病交攻,更无一日好况。”
言行若一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散摊子
鹑鹊之乱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那夜,武三思候父母睡着,悄悄挨进媚娘房中,成了鹑鹊之乱。”
平平稳稳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自此完了公事,平平稳稳到了家中。”
宣威耀武
乌烟瘴气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目见耳闻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娇皮嫩肉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可怜这朝奉是花月丛中长大的,近年有了几茎胡子,主人才差他出来押船,娇皮嫩肉,何曾见过这样官刑。”
奸臣当道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5回:“此时因纣王失政,妲己残害生灵,奸臣当道,豺狼满朝,故此天心不顺。”
先意承旨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艳如桃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为人不言亦不笑,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
柳陌花丛 宋 陆游《风流子》词:“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
朱紫难别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丞相亮将北伐,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
时不可逢 《魏书·薛安都传》:“机事难遇,时不可逢。”
英风亮节 毛錡《悼念周恩来总理》诗:“可钦可敬的周总理,英风亮节堪师表。”
驰思遐想
上竿掇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