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玉钩银的成语故事


唾玉钩银

拼音tuò yù gōu yín

基本解释形容书法像银沟一样刚劲有力,言谈像美玉一样华丽。

出处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钩银。”


暂未找到成语唾玉钩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唾玉钩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显山露水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
隔靴搔痒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颐指气使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时不我待 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斗而铸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
真相大白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剥复之机 《周易·杂卦》:“剥,烂也;复,反也。”
并头莲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
失魂丧魄 元 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众望有归 《隋书·高祖纪》:“周帝以众望有归,乃下诏。”
红粉青蛾 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翻然改图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
伯玉知非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贯穿融会 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童言无忌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曲意逢迎 宋 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从而附合,曲意逢迎,贻害生民,恬不知恤。”
一接如旧 宋·范仲淹《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余走尘土时,公一接如旧,以道义淡交者有年矣。”
撩虎须
隔屋撺椽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有那等花木瓜长安少年,他每不斟量隔屋撺椽。”
生死长夜 清·道霈《重刊<坛经>缘起》:“原夫大地众生,居生死长夜中。”
彰明较着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托物感怀 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云愁雨恨 宋·柳永《安公子》词:“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肥肉大酒 唐·杜甫《严氏溪放歌》:“费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深山大泽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23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