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毛洗髓的成语故事

拼音fá máo xǐ suǐ
基本解释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出处清 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暂未找到成语伐毛洗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伐毛洗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青天霹雳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南康军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 |
饭囊酒瓮 | 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诗集》:“夜眠朝走不觉老,饭囊酒瓮奚足云。”宋·陆游《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
画龙点睛 |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
光彩夺目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玉台翠树,光彩夺目。” |
同命运共呼吸 | |
眩碧成朱 | 明屠隆《彩毫记 知几引退》:“宫闱萋菲,眩碧成朱,圣主应投杼。” |
边尘不惊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
时移势迁 |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说甚么宦室门楣,寒士寻常,望若云霄;时移势迁,为地覆天翻,君去民逃。” |
披榛采兰 | 《晋书 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
危如朝露 | 《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延年益寿乎。” |
抹月秕风 |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
连三接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王夫人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 |
如指诸掌 |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入宝山而空手回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下卷:“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
东播西流 | 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扬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叽哩咕噜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老三还在那里叽哩咕噜说:‘是个好些儿的,就去中进士做官给我看,不要在我们家里混闲饭吃。’” |
万劫不复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
道尽途殚 |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私意自试,必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涂穷,则已耳。”《晋书·嵇康传》作“道尽途殚”。 |
贻笑千古 | 明·沈德符《野获编·圣母并尊》:“至后唐庄宗,以嫡母为太妃,而以生母为太后,真贻笑千古。” |
慢条丝礼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你问他,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等他慢条丝礼儿才和面儿。” |
企踵可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 |
厝火燎原 | 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惟近日东北用兵,聚三大帅娄十万众,尽没辽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势,差为不竞耳。” |
后悔何及 | 《周书·崔谦传》:“舍此不为,中道而退,便恐人皆解体,士各有心。一失事机,后悔何及。” |
不拘于时 | |
坐视不理 | 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君职司爽鸠,应为民除害,坐视不理,将何以辞其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