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兽渡河的成语故事


三兽渡河

拼音sān shòu dù hé

基本解释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出处《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暂未找到成语三兽渡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兽渡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素昧平生 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惴惴不安 《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彻头彻尾 宋 朱熹《答程正思书》:“盖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个敬字。”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送回去也好。”
去芜存菁
韬戈卷甲 《旧唐书·陈少游传》:“韬戈卷甲,伫候指挥。”
上推下卸
骨肉未寒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鲁阳麾戈 唐·杨炯《浑天赋》:“鲁阳麾戈兮转于西日,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
戴天蹐地 明·方孝孺《曹处士墓碣铭》:“吾先祖考,继世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泽者三百余年。”
愁肠九回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唐·崔橹《春日长安即事》:“玉楼春暖笙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毛头小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1章:“想不到世事一变,这么个毛头小子倒把他像毛头小子一样指教了一番!”
心腹之忧 明·郭勋《英烈传》第69回:“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忧,后除手足之患。”
傅粉何郎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推心致腹 宋·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故得百万之师,如臂使指,亿兆之众,推心致腹。”
翻复无常 南朝·梁·吴均《行路难》:“当年翻复无常定,薄命为女何必粗。”
仗节死义 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大政方针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8回:“颇欲展施抱负,造成一法制国,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
衣冠蓝缕 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为晟教幼子,衣冠蓝缕,身寒欲颤,月得千钱。”
众口交攻 《明史·王应熊传》:“言陛下召应熊,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
祲威盛容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凤盖飒洒,和鸾玲珑。天官景从,祲威盛容。”
馋獠生涎 《宣和画谱·龙鱼》:“非若世俗所画,作庖中物,特使馋獠生涎耳。”
悔之无及 晋 陈寿《三国志 董卓传》:“及溺乎船,悔之无及。”
燕足系诗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燕》:“尔海东来,必经湘中……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