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心焦思的成语故事

拼音láo xīn jiāo sī
基本解释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心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暂未找到成语劳心焦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劳心焦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来去无踪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当着不着 | 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老大王,你可也当着不着的。” |
高山仰止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俗话说的,‘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太太们不亏了凤丫头,那些人还帮着吗?” |
寒蝉僵鸟 | 清·李渔《慎鸾交·心归》:“诗朋同游胜景,怎做得寒蝉僵鸟,反舌无声!” |
无人之地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为道,造作桥阁。” |
冯河暴虎 | 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 |
不落俗套 | 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 |
兵连祸接 | 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
片鳞只甲 |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昔惟闻海上诸君子传,传诵其诗,有‘入市无屠狗,骄人让沐猴’之句,深以片鳞只甲为憾。” |
一钱如命 | 清 钱泳《履园丛话 报应 刻薄》:“其治家也,事事亲裁,不经奴婢,而一钱如命,恐人侵蚀,不利于己也。” |
游云惊龙 | 《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
神龙见首 |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
辙环天下 | 唐·韩愈《进学解》:“昔者孟柯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干行。” |
黄童皓首 | 宋·司马光《送伊阙王大夫歌》:“黄童皓首接手而游嬉。”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断脰决腹 |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
势不并立 | 《晋书·刘琨传》:“臣与二虏,势不并立。” |
登高必赋 |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
高垒深沟 | 《孙子 虚实》:“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
厉世摩钝 |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 |
齐名并价 |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
濯缨沧浪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
下笔有神 |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
夙夜梦寐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此诚臣区区之愿,夙夜梦寐,尽心所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