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讨的成语故事


南征北讨

拼音nán zhēng běi tǎo

基本解释见“南征北伐”。

出处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


暂未找到成语南征北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南征北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干将莫邪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胆战心寒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节用爱人 唐·高郢《谏造章敬寺书》:“陛下若节用爱人,当与夏后齐驾,何必劳人动众,而踵梁武之遗风乎?”
不约而同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沆瀣一气 宋 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荆榛满目 《旧五代史·卢文进传》:“文进在平州,率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舞棍弄棒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人民都成了反革命,而真正的反革命都戴着马克思主义的面具,在人民头上舞棍弄棒……”
抠心挖胆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罪过!罪过!照这种抠心挖胆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中人。”
满盘皆输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心腹之病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斩将搴旗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各奔东西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
翩翩公子 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假惺惺 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想当日,楚屈原,假惺惺醉倒步兵厨。”
宁玉碎,毋瓦全 郭沫若《断断集·不灭的光辉》:“这种精神,这死不妥协宁玉碎,毋瓦全的精神,这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值得我们继承的。”
先来后到 宋 梅尧臣《宛陵文集》:“何作嗟迟疾,从来有后先,所期皆一到,我到尔应还。”
捏脚捏手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白花心血
逐利争名 金·马钰《满庭芳·叹世》词:“行尸走骨,逐利争名。伤神损气劳形。”
以盲辨色 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寝苫枕草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居倚庐,寝苫枕草。”
花马掉嘴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你府上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