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修a>成语词典解铃须用系铃人解铃须用系铃人的故事

解铃须用系铃人的成语故事


解铃须用系铃人

拼音jiě líng xū yòng xì líng rén

基本解释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同“解铃还须系铃人”。

出处明·瞿汝稷《指月录》第23卷:“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


解铃须用系铃人的典故

南唐时期,法眼宗始祖法眼法师在金陵清凉寺给众僧讲佛经,希望他们潜心向佛,遵守清规戒律。法灯和尚却偏偏不爱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但人很聪明。法眼法师问谁能从凶猛的老虎脖子上取下金铃来,法灯和尚回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解铃须用系铃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挥戈反日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伪(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束身就缚 《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狐鼠之徒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
数往知来 《周易 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怀璧其罪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以指测河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顾前不顾后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入不支出 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三》:“本路土瘠民贫……入少出多,往往例于常赋之外,多收加耗,重折价钱,尚且入不支出,公私俱困。”
拈轻掇重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怎下的着他拈轻掇重,可便扫床也波叠被。”
曝书见竹 清·浦起龙《<史通通释>序》:“网搜佣钞,敦复力最勤,未卒事病亡,每一展卷,不胜曝书见竹之感。”
裁月镂云 清 薛雪《一瓢诗话》第42卷:“温柔敦厚,缠绵悱恻,诗之正也;慷慨激昂,裁月镂云,诗之变也。”
博闻辩言 《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角户分门 《明史 华允诚传》:“四海渐成土崩瓦解之形,诸臣但有角户分门之念。”
天伦之乐 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矢不虚发 《魏书·王传》:“车驾还,诏健殿后,蠕蠕万骑追之,健与数十骑击之,矢不虚发,所中皆应弦而毙。”
一无所能 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旷达不羁 《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放鱼入海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浮生如寄 唐·郑哲《女鬼记·孟氏》:“少年曰:‘浮生如寄,年少几何。’繁花正妍,黄叶又继,人间之恨,何啻千端。”
怀铅提椠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杨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滴水成冻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冻。”
狐鸣鱼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
远山芙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异史氏曰:‘得远山芙蓉,与共四壁,与以南面王岂易哉?’”
顺我者吉,逆我者衰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20卷:“承玄步虚,上蹑玉机,衣斗履斗,流铃焕威,顺我者吉,逆我者衰,我行天真,万里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