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谈的成语故事

拼音fèi fǔ zhī tán
基本解释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东人曾说,倘得见面,命我……替他竭诚拜谢,还有许多肺腑之谈。”
暂未找到成语肺腑之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肺腑之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短褐不全 | 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藜羹不厌,短褐不全,庸非贫贱乎?” |
温情脉脉 | 元 关汉卿《拜月亭》:“枉了我情脉脉,恨绵绵,我昼忘饮馔夜无眠。” |
名列前茅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
心志难夺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
情孚意合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 |
通幽动微 | 《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推五岳即须臾,制约宇宙,造化之内,无人可皆,通幽动微。” |
以养伤身 | 《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
琴心相挑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挑之。”明·屠隆《昙花记》:“你雄姿秀骨风度好,瞥然见把人魂消,又不是琴心相挑,一意愿咏桃夭,谐白发附青霄。” |
义正词严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发科打诨 | 明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
四海他人 | 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俺虽然是旧忠臣,则是四海他人。” |
十里长亭 | 《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
明明白白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
壮志难酬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他端的忠直慷概,壮志难酬。” |
阮囊羞涩 | 元 阴时夫《韵府群玉 七阳 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
久要不忘 |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
甘贫守节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今日夫为彭泽令,甘贫守节乐恰恰。” |
半明半暗 | 余华《活着》:“灯光在他脸上一闪一闪,那张脸半明半暗,他弓着背咳嗽连连。” |
英特迈往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中》:“至东坡则云:‘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英特迈往之气可畏而仰哉!” |
衔悲蓄恨 | 《乐府诗集·蔡琰<琴曲歌辞>》:“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
撧耳顿足 | 宋·王铚《默记》上卷:“张立于屏风后见之,撧耳顿足。” |
求名夺利 | 明·沈受先《三元记·空归》:“求名夺利夸得意,胜似状元及第。” |
灯尽油干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初然发嗽,嗽久成哑,渐渐如灯尽油干一般,寂然隐了。” |
立盹行眠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我,我立盹行眠。” |
咬字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