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余辜的成语故事

拼音sǐ yǒu yú gū
基本解释辜:罪恶。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死有余辜的典故
西汉时期路温舒对法律十分精通,对当时的律令不满。汉宣帝即位后,他上书《尚德缓刑书》,援引历史上的一系列冤狱,加上当时狱卒屈打成招的现象十分普遍,就是清官断案也会认为是死有余辜的。汉宣帝觉得很有道理就施行仁政。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死有余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叽叽喳喳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 |
耳鬓厮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
决命争首 | 汉·李陵《答苏武书》:“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 |
褒衣博带 | 东汉 班固《汉书 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
买笑追欢 | 宋·吴自牧《梦梁录·酒肆》:“坝头西市坊双凤楼施厨开沽,下瓦子前新楼郑厨开沽,俱有妓女,以待风流才子买笑追欢耳。” |
文深网密 | 唐·陈子昂《谏用刑书》:“刀笔之吏,寡识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文深网密,则共称至公。” |
端本澄源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 |
杏雨梨云 | 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蝶恋昏。” |
里外夹攻 | 《新五代史 吴越世家》:“乃取其军号,内外夹攻,号令相应,淮人以为神,遂人败之。” |
收买人心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他也知道收买民心,开仓赈济,并恤被兵之家,四县亦如此行事。” |
俭腹高谈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俭腹高谭我用忧,肯肩朴学胜封侯。” |
圭璋特达 | 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圭璋特达,德也。” |
吹吹拍拍 | 邓小平《骄傲自满是团结的大敌》:“反而觉得那些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人对他很好,对他有温暖,而这种东西就是一种腐蚀剂。” |
因势乘便 | 汉·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目不邪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
折冲口舌之间 | 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折冲于口舌之间” |
安安分分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画了出来,写了个老老实实的上下款,未尝不过得去。” |
扛大梁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如今老会长被捕,全村就靠你扛大梁。” |
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
好事天悭 | 元·关汉卿《青杏子·离情》曲:“常言道好事天悭。美姻缘他娘间阻,生拆散鸾交凤友。” |
千古一辙 | 清·周亮工《书影》卷六:“后村所谓‘谄谀以求悦,揣摩以幸中’,千古一辙也。” |
怆然泪下 | 《中国现在记》楔子:“你我今生之时,处今之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立苍茫,怆然泪下。” |
乌集之交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澔。” |
衣不重彩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吴王闻越王尽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虽有五台之游,未尝一日登玩。” |
青鸟传音 | 《汉武帝故事》:“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