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穰满家的成语故事

拼音ráng ráng mǎn jiā
基本解释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暂未找到成语穰穰满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穰穰满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争先恐后 |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
自觉自愿 |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纯粹出于自觉自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 |
见怪不怪 | 宋 洪迈《夷坚三志 己 姜七家猪》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阙一不可 | |
发昏章第十一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
流溺忘反 | 《宋书·傅亮传》:“流溺忘反,而以身轻于物也。” |
鞍马劳神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0回:“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 |
慷慨捐生 | 清·洪昇《长生殿·埋玉》:“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
飘瓦虚舟 |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
八面莹澈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尹文端公》:“年三十馀即任封疆,遇事镜烛犀刻,八面莹澈。” |
百舍重茧 | 《尸子 止楚师》:“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 |
四停八当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卷:“须要熟看熟思,久久之间,自然见个道理,四停八当。” |
偷寒送暖 | 元 无名氏《神奴儿》:“看起来偷寒送暖,都是你这老弟子。” |
步履蹒跚 | 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
造谣惑众 | 邹鲁《江苏光复纪事》:“又都督府颁发暂行军律:一临阵退缩者斩,一强奸妇女者斩,一骚扰百姓者斩,一造谣惑众者斩。” |
急先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
首尾相救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
数黑论白 |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非是俺巧言令色,素与您数黑论白。” |
蓬蓬勃勃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各学校各机关各部队的宪政促进会呀,蓬蓬勃勃,办得很好。” |
坐不垂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
设言托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人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
遭遇不偶 | 清·谭嗣同《先仲兄行状》:“遭遇不偶,居恒忽忽,悲歌感慨,以发其堙郁之气。” |
载戢干戈 | 《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
风鬟雨鬓 | 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
避溺山隅 | 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