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锤两棒的成语故事


三锤两棒

拼音sān chuí liǎng bàng

基本解释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他本来也没准备耽搁这么长时间,心想行不行三锤两棒就完了,他转几天就回来了。”


暂未找到成语三锤两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锤两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多谋善虑 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法外施仁 明 李清《三垣笔记 附识中》:“其驰驱通义一带,亦不无微劳可悯。乞皇上法外施仁,俯从部议。”
及瓜而代 《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意思意思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趟上门来看老伯母,总要意思意思,新茶陈火腿,是我自己的孝敬。”
硕学通儒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工力悉敌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言而不信 《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觅迹寻踪 元 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夜》第一折:“却待要拄眼睁睛,觅迹寻踪,莫非他锦阵花营,不曾厮共,险教咱风月无功。”
舟中敌国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豺虎肆虐 汉·张衡《南都赋》:“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跨州连郡 《周书·文帝纪》:“而欢阻兵安忍,自以为功。广布腹心,跨州连郡。”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满目青山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禅师愿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
前目后凡 《公羊传·僖公五年》:“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
云屯鸟散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
吹竹调丝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吹竹调丝,行炙劝酒。”
继踵接武 明·归有光《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继踵接武。”
众口之辩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未足轻重 明·沈德符《野获编·科杨·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杨廉亦至南礼部尚书,溢文格,则言官白简,亦未足轻重。”
古寺青灯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一个立志修行的何玉凤,要向古寺青灯寻活计。”
装腔做势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5回:“况他又倚着天子宠眷,公卿出身,见你我寒士,未必不装腔做势。”
诎要桡腘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诎要桡腘。”
不差毫发 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山童石烂 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