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烂漫的成语故事


天真烂漫

拼音tiān zhēn làn màn

基本解释自然纯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天真:心地单纯;不虚伪做作;烂漫:坦率自然。

出处宋 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高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天真烂漫的典故

南宋末年,有位姓郑的画家曾以太学生的资格,参加博学词科考试。后来北方蒙古贵族南侵,他向朝廷上书主张抵抗,但未被采纳。南宋灭亡后,他改名为“思肖”。原来,宋朝是赵姓打的天下,“肖”是赵的偏旁。画家表示自己永远思念南宋,并隐居在苏州的一所寺庙里。郑思肖在自己的寓所里挂了一块大脸,匾上是他亲笔写的“本穴世界”四个字:原来,“本”由“大”、“十”两字组成,把其中的“十”字放在“穴”字中间,就成为“宋”加上“大”就是”大宋”。说明自己仍然生活在“大宋”的疆域内。有一次.他画了二卷高五寸,长一丈多的墨兰。画上的墨兰,自然全无土根的。他还在画上题上八个字:“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大家欣赏了这幅画后,赞不绝口,一致夸它画得纯真自然,生气勃勃。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天真烂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蓬荜生辉 宋 王柏《回赵星诸书》:“专使远临,俯授宝帖,联题累牍,蓬荜生光。”
指腹为婚 《魏书 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甲第星罗 宋·杨侃《皇畿赋》:“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
羽毛丰满 先秦 管仲《管子 水池》:“形体肥大,羽毛丰茂。”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逞怪披奇 明·方孝孺《息耕亭记》:“尚修其辞,逞怪披奇,穷精备思,遐观千载,竟亦何裨,此谓名劳。”
心痒难搔 曾朴《孽海花》第21回:“谁知庄稚燕在路上说得这也是门,那也是户,好像可以马到成功,弄得阳伯心痒难搔。”
走火入魔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后来妙玉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
日中必湲
亢极之悔 《周易 干》:“上九,亢龙有悔。《晋书 齐王冏传》:“今明公忘亢极之悔,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付诸一笑 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六回:“仲英乃恍然大悟,付诸一笑,就在高椅上坐下,问雪香道:‘耐意思要我成日成夜陪仔耐坐来里,勿许到别场花去,阿是嗄?’”
借交报仇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
头足倒置
仁言利博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履霜之戒 清 何琇《樵香小记》:“乱臣既得兵权,遂肇弑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
刳心雕肾
先事虑事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捷,捷则事忧成。”
看文老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如品论讹错,以后再不敢自居看文老眼。”
千金买赋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
萧墙之危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
十雨五风 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上扶邦国,傍祐黎元。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违乡负俗 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昔苏季、张仪违乡负俗,尚复招三方以事赵,请六国以尊秦。”
助桀为暴 《史记·田单列传》:“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有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
多手多脚
清简寡欲 《晋书·张协传》:“转河间内史,在郡清简寡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