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议的成语故事

拼音bó cǎi zhòng yì
基本解释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暂未找到成语博采众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博采众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神枪手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4回:“二来见萧王妃击死李守义,已呼他作神枪手女将军。” |
快人快语 | 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24章:“宋大帅真是快人快语!来,干一大杯!” |
举一废百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百废百也。” |
重气狥名 | |
碍难从命 | 《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你回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碍难从命。” |
悲观失望 |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我们决不悲观失望,我们是乐观的。” |
裂裳裹膝 | 汉·赵晔《吴赵春秋·阖闾内传》:“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昼驰夜趋,足踵墌劈,裂裳裹膝,鹤倚哭于秦庭,七天七夜不绝声。” |
同窗契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 |
万绪千头 | 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
绝世出尘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遂鼓《御风曲》其声冷冷,有绝世出尘之意。” |
僻字涩句 | 清·昭梿《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 |
枕戈达旦 | 清·张廷玉《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 |
深山幽谷 | 《列子·黄帝》:“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 |
枕戈以待 | 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
循名责实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
铁板一块 |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一块。” |
桑田碧海 |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
姱容修态 | 战国楚·宋玉《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
穷兵黩武 | 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
杜微慎防 | 《明史·胡松传》:“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武库仗内也而外之,非所以重肘腋,杜微慎防也,执弗许。 |
痛彻骨髓 | 巴金《雨》:“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 |
互不相容 | |
半文不白 | 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来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语言,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 |
罢于奔命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
钳口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