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识方干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
基本解释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识后识方干。”
暂未找到成语身后识方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身后识方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斗筲之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饥不择食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
有心人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5回:“我看卢兄有心人,或别有深意亦未可知。” |
五颜六色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
交能易作 | 春秋·齐·管仲《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土、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
拨乱反正 | 《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东汉 班固《汉书 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
智昏菽麦 |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
傲骨嶙嶙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
欢眉大眼 | 谷峪《新事新办》:“凤兰欢眉大眼的坐在贵德的旁边。” |
讷言敏行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丰年稔岁 | 元·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八方肃靖,东夷西戎仰化,南蛮北狄归降,贡麟凤献瑞呈祥,产禾苗丰年稔岁。” |
司马牛之叹 | 《论语 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
不知所从 |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
水到鱼行 |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张安道论科第》:“谚云:水到鱼行。既已官之,不患其不知政也。” |
天愁地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
鼎铛玉石 | 唐 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男倡女随 | 《孔丛子·嘉言》:“十五许嫁而后从夫,是阳动而阴应,男唱而女随之义也。” |
鹤发松姿 | 金·元好问《紫微刘丈山水为济川赋》诗:“千章古木散岩谷,鹤发松姿馀典刑。” |
旷日经久 | 唐·韩愈《省试学生代斋郎议》:“自非天姿茂异,旷日经久,以所进业发闻于乡闾……则不可得而齿乎国学矣。” |
望梅阁老 | 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
霄壤之殊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善恶智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 |
留芳百世 | |
详略得当 |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相》:“略则举大,详则举小。” |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
千灾百难 | 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这个记忆已很值得好好保存起来,作这千灾百难人生的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