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确凿的成语故事


证据确凿

拼音zhèng jù què záo

基本解释确凿:确实。证据确实可靠,无法否认。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尸场检验,证据确凿。且并未用刑,尔兄自认斗杀,招供在案。今尔远来,并非目睹,何得捏词妄控。理应治罪,姑念为兄情切,且恕。不准。”


暂未找到成语证据确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证据确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五光十色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退避三舍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寸草不生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漠不相关 清·严复《有如三保》:“而洙泗之间,弦歌自若,一若漠不相关也者。”
兰芷之室 西汉·戴圣《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天生地设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
见钱眼开 清 李渔《比目鱼 挥金》:“自古道见钱眼开,我兑下一千两银子,与他说话的时节,就拿来摆在面前,他见了自然动火。”
徙善远罪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令原之戚 《诗经 小雅 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丑态百出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们那有甚么心事!不过因明日就要放榜,得失心未免过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丑态百出。”
耳闻目染 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至亲好友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就中有引礼赞礼的人,叫做'傧相',都不是以下人做,都是至亲好友中间,有礼度熟闲,仪容出众,声音响亮的,众人就推举他做了。”
嗒然若丧 《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州如斗大 《南史·恩幸传·吕文显》:“宗悫为豫州,吴喜公为典签。悫刑政所施,喜公每多违执。悫大怒曰:‘宗悫年将六十,为国竭命,政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复与典签共临!’”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攀高接贵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不是我攀高接贵,由他每说短论长。”
老子天下第一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宽洪大度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宽洪大度,何所不容,便唤几个来唱于俺听,学士休听便了。”
束装盗金 《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
观者如云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溪滨观者如云。”
膏腴贵游 《梁书·王承传》:“时膏腴贵游,咸以文学相尚,罕以经术为业,惟承独好之。”
邪不犯正 唐·刘束《隋唐嘉话》中卷:“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
漫藏诲盗 《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毫末之利 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
自取富贵 宋·祝穆《事文类聚·别集》:“北齐高昴曰:‘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