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峦迭嶂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基本解释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出处唐 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迭嶂何孱颜。”
暂未找到成语重峦迭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重峦迭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
转喉触讳 | 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
日异月殊 | 明·袁宗道《论隐者异趣》:“农工商贾,厮养皂隶,所作之事,日化月迁,所说之语,亦日异月殊,以其新也。” |
联袂而至 | |
以养伤身 | 《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
擅离职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4回:“见面之后,不由分说,拿随太爷一把辫子,说他擅离职守,捏称回任。” |
益上损下 | 《清史稿·世祖本纪》:“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 |
刖趾适屦 |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
交淡若水 | 《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一窍通,百窍通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 |
曲不离口 | 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
面色如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
凤歌鸾舞 | 宋·赵善括《醉蓬莱》词:“桂子兰孙,凤歌鸾舞,介我公眉寿。” |
请功受赏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请这一杯酒,明日与令堂拜寿之后,就有陈达、牛金与兄长请功受赏。” |
误作非为 | 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况尔等为兵为勇之人,多系平日误作非为,是以借兵勇以为逃死之地。” |
白日飞升 | 《全元散曲 喜春来》:“黄金转世人何在,白日飞升谁见来。” |
悬壶问世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
格物穷理 |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
磨牙凿齿 | 清·钱谦益《刻<邹忠介公奏议>序》:“呜呼!天地间之元气终不可以灭己,而谗夫小人磨牙凿齿者,相仍而未艾。” |
邯郸重步 | 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 |
诛心之律 | 鲁迅《忽然想到》:“心的反抗,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似乎诛心之律,倒不及现在之严。” |
海错江瑶 | 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有海错江瑶玉液浆。” |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
私智小慧 | 春秋·齐·管仲《管子·禁藏》:“故国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其法乱。”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好行小慧,难矣哉!” |
一长半短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