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线儿拴两蚂蚱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tiáo xiàn er shuān liǎng mà zha
基本解释比喻二者命运相连,谁也不能单独走开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因为咱们俩是一条线儿拴两蚂蚱,飞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暂未找到成语一条线儿拴两蚂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条线儿拴两蚂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悬石程书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人不可貌相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
金钗十二 |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
大夜弥天 | 鲁迅《<唐宋传奇集>序例》:“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 |
倒打一瓦 | 老舍《骆驼祥子》七:“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
烛照数计 |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
过化存神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
水泼不进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回:“说着运动双戟,正是战锋如刺,水泼不进。” |
循涂守辙 | 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耳。” |
发上冲冠 |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熟路轻辙 | 宋·张榘《摸鱼儿·为赵懒窝寿》词:“君看取,世道羊肠曲折,依然熟路轻辙。” |
相煎何急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祸发齿牙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祸发齿牙,言生枝叶,率是道也。” |
金革之世 | 南朝·梁·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当今玉烛调和,既非金革之世。” |
守身若玉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何况这位姑娘,守身若玉,丽志如冰。” |
瓮天蠡海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稍为是正,瓮天蠡海,亡当大方。” |
遵养待时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害卿兄弟,独夫介立,遵养待时,臣节讵久。”范祥雍校注:“此言尔朱荣待有时机,即欲篡夺。” |
事过情迁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1回:“说要每天拿来瞧一遍,免得事过情迁,重蹈故辙。” |
血竭髯枯 | 清·周亮工《书影》第六卷:“此六朝以下,温李诸公血竭髯枯,矜诧累日者,子于受戒一刻,随口而答。” |
造天立极 | 唐·陈子昂《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伏惟陛下,革命开基。造天立极,方且弘宜帝典。” |
痛自创艾 | 明 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里中少年有殴母者,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惧,叩头流血请教,公乃许之,而其人亦痛自创艾,卒为善士,为乡里所重如此。” |
横祸非灾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只为那当年认了个不良贼,送的俺一家儿横祸非灾。” |
知希之贵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17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
轻身徇义 | 汉·申屠蟠《为猴氏女玉奏记外黄令》:“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强胆增气,轻身徇义,攮袂高谈称羡。” |
舍身图报 | 明·无名氏《鸣凤记·物公劾奸》:“剩此微躯,皆赖天恩庇;舍身图报,如何敢埈巡回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