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百当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liǎo bǎi dàng
基本解释指办事妥当、彻底。
出处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暂未找到成语一了百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了百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反老还童 | 清 翟灏《通俗编 识馀》:“《急就章》‘长乐无极老复丁’即《参同契》所云老翁复丁壮也,今变之曰反老还童。” |
居高临下 | 北齐 魏收《魏书 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 |
开国元勋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吴山顶上神仙》:“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 |
满载而归 | 宋 倪思《经鉏堂杂志》:“里有善干谒者,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
经始大业 | 《晋书·乐志》:“经始大业,创造帝基。” |
朝闻夕死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
拈轻掇重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怎下的着他拈轻掇重,可便扫床也波叠被。” |
枉口拔舌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5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 |
连朝接夕 |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 |
初生之犊不惧虎 |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
婢学夫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他这日见两奶奶都戴着双翠雁儿,也把那只戴在头上,婢学夫人,十分得意。” |
湖吃海喝 | |
目不邪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
涣若冰消 | 南朝·梁·王莹《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标理明例,涣若冰消。” |
弹雨枪林 | 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 |
自刽以下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刽以下无讥焉。” |
风尘表物 | 《晋书·王戎传》:“王衍神恣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 |
入孝出弟 |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
袭以成俗 | 清·朱彝尊《曝书亭记·朱右传》:“世代沿革,袭以成俗,无复古意。” |
依心像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或者不拘那里天有缘在,等待依心像意寻个对得我来的好女儿为妻,方了平生之愿!”又卷四:“张廪生如此算计,若是后来依心像意,真是天没眼睛了。” |
河决鱼烂 | 清·王夫之《读通监论·晋武帝》:“孰如近在汾晋之间,使我不轨之士民,教猱伥虎,河决鱼烂于腹心乎?” |
货而不售 | |
诗家三昧 | 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
负固不悛 | 《全相秦并六国平话》下卷:“若负固不悛,执迷不返,则命将遣师剿平诸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