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的成语故事

拼音yì bù róng cí
基本解释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的典故
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经过休整又一次亲率大军南下伐吴。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谋士张昭认为必须联合刘备,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刘备是东吴的女婿,抗曹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义不容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以身试法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不直一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 |
云合景从 | 汉 贾谊《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竭力虔心 | 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
探观止矣 | |
盗跖之物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
不自量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时亨运泰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2卷:“也是宋金时亨运泰,恰好有一只大船,因逆浪冲坏了舵,停泊于岸下修舵。” |
荒唐之言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篇》:“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戃。” |
鼎鼎有名 | 宋 陆游《岁晚书怀》:“残岁堂堂去,新春鼎鼎来。” |
转斗千里 |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刘良注:“转谓相驰逐;斗,战也。” |
忸忸怩怩 | 《尚书·五子之歌》:“颜厚有忸怩。” |
绝世佳人 | 《汉书 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
拊髀雀跃 |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抚髀雀跃而游。” |
兄弟怡怡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
骨寒毛竖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
闭门自守 | 《汉书 王莽传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
火上浇油 |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 |
砥兵砺伍 | 《宋书·沈约自序》:“足下砥兵砺伍,总厉豪彦,师请一奋,氓无贰情。” |
看风驶篷 | 茅盾《子夜》:“傻孩子,这也要问呀!要你自己看风驶篷!” |
寓意深远 | 宋 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敲脂吸髓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24回:“便可饶了那些助饷的百姓,偏要献勤解到金营,敲脂吸髓,竭尽无余。” |
昼想夜梦 | 《列子·周穆王》:“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昼想夜梦,神行所遇。” |
蛤蟆夜哭 | 《艾子杂说》:“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
厝火燎原 | 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惟近日东北用兵,聚三大帅娄十万众,尽没辽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势,差为不竞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