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的成语故事


飞蛾扑火

拼音fēi é pū huǒ

基本解释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飞蛾扑火的典故

南朝梁时才子到荩是朝廷金紫光禄大夫到溉的孙子,深受皇帝萧衍的喜爱,经常在一块作诗,萧衍特地赐他祖父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飞蛾扑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偷偷摸摸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许你们偷偷摸摸的哄骗了去。”
变古易俗 《楚辞 九辩》:“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支离破碎 元 许谦《白云集》:“近代以文辞取士,而不考其实,惟务雕镌镂刻,破碎支离,波淫邪遁之辞,靡所不至。”
倾筐倒箧 叶圣陶《感同身受》:“许把来意倾筐倒箧说完了,心头仿佛松快一点。”
不通时宜 明·郎瑛《七修类稿·方头》:“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
丰年玉荒年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称恭为荒年谷。”
枕戈汗马 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左顾右眄 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信自僦一斋,好絜其衣服,左顾右眄,小不整即呼匠治之。”
绵里针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
避军三舍 见“避君三舍”。
踞炉炭上 《晋书·宣帝纪》:“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
广寒仙子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环珮湿,似月下归来飞琼。那更,香鬓云鬟,清辉玉臂,广寒仙子也堪并。”
沦落风尘 元 苍子安《<竹叶舟>楔子》:“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
杯中之物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日常饭食,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杯中之物。”
尽收眼底 阿来《尘埃落定》第二章:“他们徒劳无功的努力都被我尽收眼底。”
衣不蔽体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表里相依 《资治通鉴 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
江山之恨 唐·陈熙晋《骆侍御传》:“万里烟波,举目有江山之恨。”
公忠体国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
崭露头脚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铢两悉称 明 周晖《金陵琐事》:“梁同考坐吏书之左,去官三百余员,铢两悉称,士林服之,士林荣之,此皆破格之异命也。”
汤烧火热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又见他汤烧火热,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病,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
易地皆然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富于春秋 《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五车腹笥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