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举遗的成语故事


道不举遗

拼音dào bù jǔ yí

基本解释同“道不拾遗”。

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暂未找到成语道不举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道不举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善刀而藏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寡二少双 东汉 班固《汉书 吾丘寿王传》:“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凑,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
万万千千 汉 王充《论衡 自然》:“天地安得万万千千手,并为物万万千千乎?”
沦肌浃髓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
停云落月 晋 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 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人怨神怒 《晋书 孔愉传》:“天罚既集,罪人斯殒,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岂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灾!”
灰头草面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将本求财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将本求财,在家出外,诸般儿快。”
坎止流行 语出《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同条共贯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
鸟革翚飞 《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跗萼连晖
鼻孔撩天 宋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故语云:‘下江者疾走如烟,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禅。’”
万死不辞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忍辱偷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红粉青楼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若舞衫歌扇,转瞬皆非,红粉青楼,当场即幻,还讲甚么情呢?”
强食弱肉 明·刘基《瑞麦颂》:“元失其鹿,天下共逐,扰扰纷纷,强食弱肉。”
秉公办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观往知来 《列子 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进退触藩 《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一物不知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多收并畜 明·李东阳《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董子称王者以教化为大务,盖天下之人才风俗皆于是关焉,州庠党序多收并畜,不能当百一之选。”
七生七死
楚越之急 春秋时楚越两国先后遭吴入侵。
玉楼金殿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