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履踵决的成语故事

拼音nà lǚ zhǒng jué
基本解释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暂未找到成语纳履踵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纳履踵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昂首伸眉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 |
敬谢不敏 |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
春花秋月 | 南唐 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孤苦伶仃 | 唐 白居易《祭郎中弟文》:“孤苦零丁,又加衰疾;殆无生意,岂有宦情?” |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
迭嶂层峦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迭嶂层峦,点点苍苔铺翡翠。” |
偃革为轩 | 《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兵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裴駰集解引如淳曰:“革者,革车也;轩者,赤黻乘轩也。偃武备而治礼乐也。” |
心如木石 | 《五灯会元 百丈怀海禅师》:“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四》:“君不以异类见薄,故为悦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 |
蝇集蚁附 | 《明史 阉党传 崔呈秀》:“暮夜乞怜者,莫不缘呈秀以进,蝇集蚁附,其门如市。” |
病入膏肓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
触目经心 | 明·何大复《感春》诗:“风光物色元非恶,触目经心偏苦情。” |
铜驼荆棘 | 《晋书 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
露餐风宿 |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33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
皮相之谈 |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钟嵘说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谈。” |
六尺之孤 |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
兢兢干干 | |
口不择言 | 《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
街头市尾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今日未吃茶上堂堵人会心,但向街头市尾屠儿魁刽地狱钁汤处会取若恁么。” |
形胜之地 | 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形胜之地,允属勋贤。” |
功遂身退 | 《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笼街喝道 | 《旧唐书·温造传》:“臣闻元和长庆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 |
鲁殿灵光 | 柳亚子《六月一日初谒白石老人……》:“缶庐不作茫夫逝,鲁殿灵光白石翁。” |
博而寡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
弄巧呈乖 |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你若是弄巧呈乖,我着你须臾间除鳞切尾。” |
声动梁尘 | 汉·刘向《别录》:“汉兴,鲁人虞公善雅乐,发声尽动梁上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