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刀立誓的成语故事

拼音zuān dāo lì shì
基本解释钻刀:古代立誓仪式,立誓人要从刀门下钻过,表示如果负盟,甘愿死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诚。
出处清·李玉《牛头山》:“即当钻刀立誓,永受元帅鞭策便了。”
暂未找到成语钻刀立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钻刀立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诚欢诚喜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诚欢诚喜,无所恨也。” |
瓯饭瓢饮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曾友于》:“汝父母皆不知,我岂惜瓯饭瓢饮乎?” |
兽迒鸟迹 | |
八面驶风 | 老舍《神拳》第三幕:“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
不胫而走 |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
倚马长才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7回:“两人不来多嘴,全凭那斫轮老手徐世昌,及倚马长才王式通,悉心研究……” |
绕梁之音 | 晋陆机《演连珠》:“臣闻应物有方,居难则易。……是以充堂之芳,非幽兰所难,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
言不及行 | 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
遇难成祥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愿他诸事如意,遇难成祥。” |
尺缕斗粟 | 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后世礼教既废,锥刀之末,尺缕斗粟之微,靡所不争。” |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
虎踪猫迹 | |
饱谙世故 | 宋 楼钥《吴参议达观斋》诗:“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谙世故无戚欣。” |
献可替不 | 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绌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 |
诛求无厌 | 《元史 乌古孙泽传》:“湖广平章政事要来木贪纵淫虐,诛求无厌。” |
印把子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9回:“我也说继之丢了一个印把子,得了个儿子,只好算秤钩儿打钉——扯直罢了。” |
勇者不惧 | 《论语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鸣钟列鼎 |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
羊真孔草 |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二卷:“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 |
装聋卖傻 |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 |
一念之私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伯言》:“阴曹不与人世等,一念之私不可容。急消他念,则火自息。” |
弦歌之音 |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 |
混作一谈 |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中国近来每与柔术混作一谈,其实是两件事。” |
遭逢不偶 | 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三折:“说则说老手能修五凤楼,怕则怕遭逢不偶。” |
提灯定损 | 是网友创造的一个网络词语,指的是江西上饶“恶房东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