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其不逮的成语故事


匡其不逮

拼音kuāng qí bù dǎi

基本解释匡:纠正。逮:及,达到。不逮:达不到的地方。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亦作“匡所不逮”。

出处《晋书·武帝纪》:“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选。”


暂未找到成语匡其不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匡其不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胡拉乱扯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8回:“我虽然不幸吃了这碗饭,然而始终只有一个客,自问和那胡拉乱扯的还不同。”
未能免俗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成败在此一举 《晋书 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荷枪实弹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冲要的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枪实弹的武装岗位。”
资斧困竭 《易经·旅》:“旅于处,得其资斧。”
支左屈右
八音迭奏 《晋书 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兄弟阋墙 《诗经 小雅 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言不及行 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推陈致新 《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一得之功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理屈词穷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顾犬补牢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谈玄说妙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6卷:“又有一种人思虑向里去,又嫌眼前道理粗,于事物上都不理会。此乃谈玄说妙之病。”
土阶茅屋 《周书 武帝纪下》:“上栋下宇,土阶茅屋。”
凤舞鸾歌 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凤舞鸾歌兮俨欲飞,披烟弄月兮宵未归。”
温席扇枕 唐·杨炯《从弟去盈墓志铭》:“子之承亲,温席扇枕;子之友悌,同舆共寝。”
墨子泣丝 《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参天两地 《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罚不及嗣 《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纯一不杂 鲁迅《“题未定”草》:“东林党也有小人,古今来无纯一不杂的君子群。”
擐甲披袍 元·无名氏《破天阵》第三折:“有英雄虎将,开弓蹬弩,擐甲披袍。”
有嘴没舌
行或使之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