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天大罪的成语故事

拼音tāo tiān dà zuì
基本解释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两种错误,都是滔天大罪的性质,都是和敌人汉奸毫无区别的,你们必须纠正这些错误。”
暂未找到成语滔天大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滔天大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斗升之水 | 庄周《庄子 外物》:“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里通外国 | 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之余》:“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 |
一息万变 | 宋·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
倒置干戈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
得意扬扬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记问之学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
号寒啼饥 |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
金风玉露 | 唐 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
雪肤花貌 | 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
惟妙惟肖 | 宋 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
蚍蜉撼大木 | 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蚍蜉撼大木,多见不知量也。” |
公私兼顾 |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在公私关系上,就是‘公私兼顾’,或叫‘军民兼顾’。” |
遗文逸句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沿途隐显,方土可验。” |
形势逼人 | 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
翻黄倒皁 | |
抱诚守真 | 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
头一无二 | 孙中山《语言文学的奋斗》:“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没有别的贡献,头一无二的贡献,就是要诸位同志,以至诚之心,来做宣传一方面的革命工夫。” |
家反宅乱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月娘道:‘他见你家反宅乱要去,你管他腿事?’” |
顺风扯帆 | 克非《春潮急》:“把祸事全推到他这个小‘先锋’脑壳上,又听李克口气,分明晓得了他们背后的阴谋知道不赶快顺风扯帆不行。” |
孤形吊影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权翰林身居客邸,孤形吊影;想着‘牛女银河’之事,好生无聊。” |
发踊冲冠 | 宋·徐爰《旄头说》:“臣谓壮士之怒,发踊冲冠,义取於此。” |
风驰云走 | 唐 牛僧孺《玄怪录 岑顺》:“三奏金革,四门出兵,连旗万计,风驰云走,两皆列阵。” |
前功尽废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64回:“倘或为其所破,则内外相合,粮一入城,前功尽废矣。” |
气吞虹霓 | 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曰:‘先生气吞虹霓,今独少卑之,何也?’” |
分文不少 | 施蛰存《牛奶》:“柳先生虽然每到月底总付清了钱,分文不少,可惜他的洋派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