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寸之地的成语故事

拼音fū cùn zhī dì
基本解释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暂未找到成语肤寸之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肤寸之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进种善群 | 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
奇才异能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
一鼻子灰 | 《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背乡离井 | 见“背井离乡”。 |
才疏志大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
气势汹汹 |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
上下浮动 | |
改头换面 | 唐 寒山《诗》第213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
富家巨室 | 清 龙启瑞《〈粤西团练辑略〉序》:“富家巨室捐资以助饷者,丁壮冒白刃涂原野者,绅士之督率奔走者,或转战破贼经岁不家食者:用民之力,亦几于尽。” |
郢人斫垩 | 元·刘敏中《最高楼》词:“郢人斫垩元无迹,仙家种玉不论畦。” |
名不虚行 | 《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 |
捱三顶五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 |
涣若冰释 | 唐·权德舆《张隐居庄子指要序》:“盖弘道以周物,阐幽以致用,内外相济,始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贯,涣若冰释。” |
年深月久 |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那晓得花园门年深月久,苦不甚牢,早被外边一伙人踢开了一扇。” |
犀顶龟文 | 语出《后汉书 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
一身两役 | 《梁书 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
贫而无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设心积虑 | 宋·洪迈《容斋续笔·贼臣迁都》:“魏唐之祚,竟为高朱所倾。凶盗设心积虑,由来一揆也。” |
七步奇才 |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事》:“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
蛙鸣鸱叫 | 韩愈《平淮西碑》清·储欣评:“段文昌以骈四俪六蛙鸣鸱叫之音,易钧天之奏,真不识人间有廉耻事。” |
云梦闲情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
翠羽明珠 | 宋·张孝祥《二郎神·七夕》词:“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
蓄盈待竭 | 清·汪宗沂《卫公兵法·将务兵谋》:“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 |
分三别两 | 老舍《牛天赐传》二十:“更使他惭愧的是,他分三别两,谁的是谁的。” |
齐足并驱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