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而迎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o xǐ ér yíng
基本解释倒:逆;屣:鞋。倒穿着鞋急忙迎客。形容热情待客。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一日,曹往谒之,李倒屣而迎。”
倒屣而迎的典故
唐朝时期,进士曹唐十分有才学,诗做得很好,他的《游仙诗》才情缥缈,被人们广为传诵。好友岳阳的李远员外特别喜欢他,每次吟其诗而思其人。有一天,曹唐到李远家去拜访,李远激动得倒屣而迎。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倒屣而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暴取豪夺 |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俗话说的,‘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太太们不亏了凤丫头,那些人还帮着吗?” |
伏尸流血 |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
喷云泄雾 |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
近悦远来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
二三其节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
攘袂切齿 | 宋·秦观《进策·边防》:“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
鹤归华表 | 晋·陶潜《搜神後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後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偷寒送暖 | 元 无名氏《神奴儿》:“看起来偷寒送暖,都是你这老弟子。” |
一心同功 |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丢三拉四 | 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老是这样死活不顾,老是这样丢三拉四,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
精力充沛 | 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
极目远眺 |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
探本穷源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 |
砥砺琢磨 | 蔡东潘《民国通俗演义》第108回:“政府于诸生期许之重,凡兹再三申谕,固期有所鉴戒,勉为成材。其各砥砺琢磨,毋负谆谆告诫之意。” |
访贫问苦 | 郭寿《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介梅见太阳。” |
忠实心诚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
倏来忽往 | 晋·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 |
磊落跌荡 |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第一卷:“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跌荡,出于法度之外,为君者亦当度外待之。” |
为民除患 | 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
遗簪弊履 | 《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
积财吝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吾为汝御后,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
企足而待 | |
功盖天下 |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