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卜先知的成语故事

拼音wèi bǔ xiān zhī
基本解释测知未来的吉凶祸福;这是一种迷信行为。形容有预见。卜:占卜;算卦。
出处元 无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
暂未找到成语未卜先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未卜先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博采众长 | 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
爱才若渴 | 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卷:“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昌黎之诗也。” |
眉南面北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见了这李廉使都眉南面北,多管是那相公每饥嗔的这饱喜,则为我无过犯难投牢相机。” |
降人以心 | 《三略·下略》:“圣人之政,降人以心;贤人之政,降人以礼。” |
抚景伤情 |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三折:“登高望远,人人怀故国之悲抚景伤情,处处洒穷途之泣。” |
骨鲠之臣 | 《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
指奏相反 |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故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体也。” |
春来秋去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羊》:“春来秋去泉东泻,芳颜不似前潇洒。” |
心织笔耕 | 唐 冯贽《云仙杂记》第九卷:“《翰林盛事》云:‘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笔耕。’” |
中外驰名 |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
梦劳魂想 | 明·高濂《玉簪记·依亲》:“我媳妇孤身在那方?痛杀我梦劳魂想。” |
龙江虎浪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2回:“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龙江虎浪,就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规的领袖。” |
血性男儿 | 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你小姐乃是闺阁中的须眉男子,我铁挺生也是个血性男儿。” |
骑驴索句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
明哲保身 | 《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喜怒不形于色 | 《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
打着灯笼没处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要错过了,打着灯笼没处寻!” |
鹅毛大雪 |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
长舌之妇 |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
政清人和 | 《晋书·诸葛恢传》:“会稽内史诸葛恢莅官三年,政清人和,为诸郡首。” |
戛釜撞翁 |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第六卷:“粗心人读之,戛釜撞翁,何由识其真哉!” |
攻瑕索垢 |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吾侪本相好,攻瑕索垢,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 |
纲常名教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纲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 |
韬曜含光 | 明·何景明《七述》:“出则施声教,款遐荒,臻盛美,流休详;处则韫椟深藏,韬曜含光。” |
无迹可求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