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衣露冠的成语故事

拼音bào yī lù guàn
基本解释日晒衣裳,露湿冠冕。形容奔波劳碌。
出处《汉书·燕刺王刘旦传》:“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暂未找到成语暴衣露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暴衣露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背乡离井 | 见“背井离乡”。 |
护身符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是咱前者护身符,今日有权术。” |
小气鬼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咱组长不是小气鬼,人家是共产党员……” |
兔死凫举 | 《吕氏春秋 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
水尽鹅飞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眉南眼北,恁时节水尽鹅飞。” |
不言而信 |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
傲睨万物 | 宋 黄庭坚《豫章文集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第26卷:“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 |
中正九品 | 《晋书·刘毅传》:“至于中正九品,上圣古贤,皆所不为,岂蔽于此事而有所不周哉,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 |
福如山岳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25卷:“若帝王求道,寿齐三光,千变万化,坐民立亡;福如山岳,为人重爱,修道之者,白日升天。” |
沾沾自好 | 明·袁宗道《读〈孟子〉》:“好善与强知虑多闻识正相违,强知多闻必沾沾自好。” |
胸有邱壑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到这里。” |
巧言令色 | 《尚书 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
妙手丹青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
踵决肘见 |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罪恶如山 | 《新唐书·吉项传》:“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 |
抹不下脸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人家见他说得如此恳切,有些抹不下脸的,不免都应酬他几块,然而大注捐款一注没有。” |
分花拂柳 | |
昏昏浩浩 | 唐·罗隐《谗书·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转转,昏昏浩浩,有怪有灵,时颠时倒,而子浮浮其间。” |
毛举细事 |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
夕惕若厉 | 《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
栉发耨苗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圣人之用兵也,若栉发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
纳污含垢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心为形役 | 晋·陶潜《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以蛋碰石 | 郑振铎《桂公塘》:“没有什么,该镇定些,他们决不敢拿我怎么样的,此刻万事且须容忍,以蛋碰石,必然无幸!” |
引年求退 | 《金史·完颜守道传》:“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体,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难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