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筲之才的成语故事

拼音dǒu shāo zhī cái
基本解释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出处宋·苏轼《商鞅论》:“至于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无足言者。”
暂未找到成语斗筲之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斗筲之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丝不苟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掩人耳目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
各种各样 | 朱自清《莱茵河》:“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 |
天外有天 | 《敦煌曲 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
破门而入 | |
悖言乱辞 | 《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
真真假假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这姓铁的一个少年人,明明为贪色,却真真假假,百般哄诱他不动。” |
珠圆玉洁 | 明·宋濂《送天渊禅师濬公还四明序》:“因征其近制数篇读之,皆珠圆玉洁而法度谨严。” |
人急智生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 |
自高其功 | 明·周承邦《兵家要领·戒骄篇》:“骄则自高其功,自神其智,自矜其勇。” |
缘悭命蹇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余庆记·深闺幽思>》:“何时得见郎,恨缘悭命蹇。” |
同生死共存亡 | 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我党在根据地内细心地认真地彻底地争取群众、和群众同生死共存亡的任务,较之过去六年有更加迫切的意义。” |
歪嘴念邪经 | |
风云月露 | 汉魏 刘桢《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弄瓦之庆 |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
载沉载浮 |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
泰山可倚 | 清·郑志鸿《常语寻源》下卷:“人以国忠为泰山可倚,吾视之如冰山耳,若皎月既升,得无失所恃乎?” |
足足有余 | 《新华日报》1954.10.31:“家庭生活足足有余。” |
降尊临卑 |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 |
应名点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名点卯,不肯乱作威福。” |
佐雍得尝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王子晋云:‘佐雍得尝,佐斗得伤。’此书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 |
枕石漱流 | 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
挑幺挑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
深文罗织 | 清·汪琬《<东都事略>跋序》:“此皆当国者深文罗织,不足为据。” |
喜见于色 | 《北史·尔朱荣传》:“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