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甘味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í bù gān wèi
基本解释甘:味道好。吃东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传》:“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食不甘味的典故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用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去游说秦惠文王,主意没被采纳,就改用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策略去游说赵国,被封为武安君,然后游说楚威王说秦国强大对楚国十分不利。楚威王感慨万千说这正是他食不甘味的原因。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食不甘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龙驭上宾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
非战之罪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泉下之客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1回:“想起宋万这人,虽然不曾立得奇功,当初梁山泊开创之时,多亏此人。今日作泉下之客!” |
一字师 | 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 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
皓首穷经 | 唐 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诗:“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
金石至交 | 清·洪楝园《后南柯·招驸》:“卑人与令兄金石至交,今与娘子又琴瑟永好,想是前缘分定呢。” |
大音希声 |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
安然无事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
庞眉皓发 | 唐 王维《贺乐器表》:“圣祀逾崇,遍礼群仙,思祐九服,故得庞眉皓发。” |
气宇不凡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2回:“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合宜。” |
偷鸡摸狗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
至德要道 |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
两鼠斗穴 |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
洞烛其奸 | 《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
视险若夷 | 三国·魏·吴质《与文帝书》:“虽云幽深,视险若夷。” |
忍饥受饿 |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
勾元提要 | 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故撰录事迹,诠次法程,钩元提要,庶有取尔。” |
众口之辩 |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
枉费心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如今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偏偏儿的落在人后头了。” |
誓山盟海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块玉·女相私>》:“顿忘了誓山盟海,顿忘了音书不寄来。” |
沉重寡言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
朱榭雕阑 | 清·蒲松龄《聊裔志异·绛妃》:“埋香瘗玉,残妆卸而翻飞;朱榭雕阑,杂佩纷其零落。” |
革心易行 | 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
叩角商歌 | 《琴操》:“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 |
旷邈无家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行当为君谋一佳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