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傲心高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 ào xīn gāo
基本解释傲:骄傲,轻慢。志气十分高傲。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
暂未找到成语气傲心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气傲心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气吞牛斗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
药石无效 | 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 |
去害兴利 | 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 |
来迎去送 |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销魂桥》:“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 |
齿亡舌存 | 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家累千金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侍中殷仲文进曰”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仲文]性甚贪吝,多纳贿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
贵人多忘事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
稳吃三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粘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吃三注’呢?” |
跳到黄河洗不清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7回:“武姑子也已全招认,你叫我跳到黄河洗不清。” |
谋如涌泉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乃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 |
鸡飞狗跳 | 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
养虎遗患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
一介之才 |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
七慌八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
慕名而来 | 《人民日报》1982.3.14:“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西安更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 |
今是昔非 |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 |
谨能胜祸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
穷年尽气 | 清·高阜《<书影>序》:“予将穷年尽气以恣探之不暇,又何至有废卷之叹乎!” |
耕者有其田 | 宋庆龄《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的政纲。” |
大辂椎轮 | 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
百足之虫,至断不僵 |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
消极应付 |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人对政策对工作采取漠不关心的消极应付态度。” |
昏定晨省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
问鼎轻重 | 《左传 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
一枝一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