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壶长吟的成语故事

拼音kòu hú cháng yín
基本解释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
出处清 唐孙华《题薪禅弟<击壶图>》诗:“扣壶长吟心未厌,惜哉狂竖徒骄盈。”
扣壶长吟的典故
晋朝才子王敦怀才不遇,不得志时经常在酒后吟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边吟边用铁如意敲唾壶,以此来抒发自己的不平心情,时间一长唾壶全都缺了边。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扣壶长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针锋相对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
芸芸众生 | 先秦 李耳《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
善贾而沽 | 《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
官官相卫 |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七:“老秦觉着这一下不只惹了祸,又连累了邻居。他以为自古‘官官相卫’,老杨同志要是回到村公所一说,马上就不得了。” |
长蛇封豕 | 宋 李纲《召赴文字库祗候引对札子》:“长蛇封豕,蓄锐深谋,待时而发,其意不浅。” |
朱朱白白 | 唐·韩愈《感春三首》:“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
旱涝保收 | 浩然《艳阳天》第97章:“有了扬水站,起码有一半地水浇了,就是说,往后要有一半地旱涝保收。” |
痰迷心窍 | 鲁迅《热风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那是无论怎样的呆厨子,也难免要说这位客官是痰迷心窍了。” |
生不逢场 | 宋·刘克庄《贺新郎》词:“生不逢场闲则剧,年似龚生犹夭。” |
蜂拥而上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
患至呼天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
意兴阑珊 | 唐·白居易《咏怀》诗:“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笔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
强弩之极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
孤军作战 | 刘桢《隋书 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
心如刀搅 | 元·汤氏《赛鸿秋·北》套曲:“废了经史,弃了霜毫,每日家闷恹恹如痴似醉魂暗消,额似锥剜,心如刀搅,无语寂寥。” |
义结金兰 | 《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
一来二往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一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一来二往,也就近乎起来。” |
葫芦依样 |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
束戈卷甲 | 《宋史·韩世忠传》:“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
有龙则灵 | 唐·刘禹锡《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噍类无遗 | 南朝·梁·任昉《策梁公九锡文》:“含冤抱痛,噍类靡余。” |
衾影无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们讲理学的人,最讲究的是‘慎独’工夫,总要能够衾影无惭,屋漏不愧。” |
东野败驾 | 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 |
恸哭流涕 | 宋·陈亮《祭朱寿之文》:“今子之死,乃独有感于余心而兴不幸之叹,至于恸哭流涕不能自已。” |
摩天碍日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忽又见一座高山,真是摩天碍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