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伐夷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yí fá yí
基本解释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暂未找到成语以夷伐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夷伐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大红大紫 | 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 |
毫发不爽 | 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
寝苫枕干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
弃俗出家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今有这个表弟姓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
絮絮聒聒 | 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河,絮絮聒聒。” |
荒谬不经 |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留枕之说,荒谬不经,考阿甄与陈思,年齿悬殊。” |
霄鱼垂化 | 据《吕氏春秋·具备》载,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今山东省单县),体圣人之化,三年,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 |
践规踏矩 | 清 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踏矩,仪型乡国。” |
斗绝一隅 | 《魏书·西域传·焉耆》:“焉耆为国,斗绝一隅,不乱日久。” |
豆分瓜剖 |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
抱蔓摘瓜 | 唐 李贤《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了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
吕安题凤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 |
公正廉洁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
翻黄倒皁 | |
懵然无知 |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 |
尺缕斗粟 | 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后世礼教既废,锥刀之末,尺缕斗粟之微,靡所不争。” |
投梭折齿 | 《晋书 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
前庭悬鱼 | 《后汉书·羊续传》:“续敝衣薄食,车马蠃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乃出前所县者,以杜其意。” |
求贤下士 |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每劝圣上诚意正心,求贤下士,圣上为之改容。” |
脸青鼻肿 | |
知恩报恩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
极目四望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 |
三好两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有些小病。” |
千依万顺 | 明 董说《西游补》第六回:“忽有一对侍儿跪在面前,请大王娘娘赴宴,行者暗想道:‘我还不要千依万顺。’” |
敲锣放砲 |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老实说,外国人会自己下乡来和我们作对么!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敲锣放砲的硬出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