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璧毁珪的成语故事

拼音pò bì huǐ guī
基本解释璧、珪:均为玉。把玉破坏掉。比喻破坏美好的东西。
出处北魏·温鹏举《寒陵山寺碑》:“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
暂未找到成语破璧毁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破璧毁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半途而废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
鹿死谁手 | 《晋书 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
不可收拾 | 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
枯木朽株 | 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
绞尽脑汁 |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她思索。” |
依流平进 | 《南史·王骞传》:“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进,不须苟求也。” |
玉山倾颓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因竟日饮,遂不觉玉山倾颓,伏几醺睡。” |
六问三推 |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是个妇女家,怎熬这六问三推。” |
辩口利舌 | 汉 王充《论衡 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
秦越肥瘠 | 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
色授魂与 |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李善注引张揖曰:“彼色来授,我魂往与接也。” |
不经之语 | 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杂录》:“神宗顾问左右‘青唇’何事,皆不能对。乃以问赵元老。元老奏‘不经之语,不敢以闻’。” |
思患预防 | 《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
东零西落 |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出车站空场上,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战争时烧毁的建筑,残石剩础,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 |
卖弄风情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又见金钟儿不住的卖弄风情,将全副精神都用在何公子身上,毫无一点照应到自己,那里还坐得住?” |
更若役 | |
晚生末学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晚生末学,虽窃慕之,而愧非其人。” |
一客不犯二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
进退无据 | 《后汉书 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
云迷雾锁 |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绿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 |
有识之士 |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
资浅齿少 | 宋·张孝祥《严守朱新仲》:“某赣愚不学,资浅齿少,而今兹除授,乃先众俊,朝夕揣惧。” |
含血潠人 | |
练达老成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 |
三徙成国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