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之一目的成语故事

拼音luó zhī yī mù
基本解释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出处《淮南子 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罗之一目的典故
从前有一个人看到别人布网捕鸟,发现被捕的鸟每只鸟头才钻一个网眼,心想既然如此,何必结网呢?他回家便剪断长绳做成一个个圈圈,别人问他作什么用,他笑而不答并庆幸自己一孔之见,就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安好这一洞之网,结果一只鸟儿也没捕上。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罗之一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丝不苟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白色恐怖 |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
六艺经传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
山明水秀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斗筲之才 | 宋·苏轼《商鞅论》:“至于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无足言者。” |
明公正义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7回:“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 |
黄齑淡饭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房德日常不过黄齑淡饭,尚且自不全,间或觅得些酒肉,也不能够趁心醉饱。” |
盘石桑苞 | 《易 否》:“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桑之为物,其根众也,众则牢固之义。” |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满袖春风 | 元 张可久《水仙子》曲:“翰林风月进多才,满袖春风下玉阶。” |
一座皆惊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
拈花弄月 | 明·周履靖《锦笺记·游杭》:“拈花弄月须乘少,问水寻山莫待迟。” |
归老菟裘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矣。” |
人心大快 |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
夸强道会 | 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他那里夸强道会施英武,着俺那有恩有义的新尊父。” |
树欲息而风不停 | 宋·陈亮《祭凌存仲母夫人立》:“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
墙外汉 |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慕容垂歌辞》:“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 |
惩一儆众 | 《清史稿·谷际歧传》:“若得惩一儆众,自可群知洗濯。” |
委曲周全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我只要委曲周全称家主一桩大事,并无欺心。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
临机辄断 | 《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
惊心骇瞩 | 《宋书·孔琳之传》:“降死之生,诚为轻法,然人情慎显而轻昧,忽远而惊近,是以盘盂有铭,韦弦作佩,况在小人,尤其所或目所不睹,则忽而不戎,日陈于前,则惊心骇瞩。” |
宠辱无惊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
狗眼看人低 | 张爱玲《小艾》:“我就恨他们狗眼看人低,那口气实在咽不下。” |
尽心图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因向蒙教诲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