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床架屋的成语故事

拼音dié chuáng jià wū
基本解释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複,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暂未找到成语迭床架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迭床架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久假不归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
目瞪口呆 |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
食为民天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
珠圆玉润 | 明 汪珂玉《珊瑚网 名画题跋》:“黄鹤仙翁寄余诗画,两学贤友俱有和章,明窗展玩,珠圆玉润,照耀后先。” |
大吉大利 |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
安危与共 |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莺歌蝶舞 | 唐·鲍君徽《惜花吟》诗:“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
木直中绳 | 战国·赵·荀况《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鬻矛誉楯 | 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
火中取栗 |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
兴妖作怪 | 元 无名氏《碧桃花》:“你既然还有阳寿,阴曹地府不管,你却这等兴妖作怪。” |
白费口舌 | |
骄傲自大 | 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特别提出谦虚,反对骄傲自大。” |
盆朝天,碗朝地 | 老舍《方珍珠》第四幕:“看,这里盆朝天,碗朝地,没人管。” |
几次三番 | 鲁迅《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
寝馈书中 | |
争长争短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为利图名呵如燕雀营巢,争长争短,如狼虎竞食。” |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赵氏既昌,合当顺人应天,不宜苦苦直要报仇。” |
豁达先生 | 《子不语》:“此处向不平静,自豁达先生过后,永无为祟者。” |
咬定牙关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这长老咬定牙关,声也不透。” |
宁媚于灶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
无情无绪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 |
甘冒虎口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
三街两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终日只是三街两市,和着酒肉朋友串哄。” |
张良借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