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而止的成语故事

拼音zhōng dào ér zhǐ
基本解释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
暂未找到成语中道而止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中道而止)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鸿鹄将至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礼先壹饭 | 《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亦作“礼先一饭”。 |
醋坛子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倘她打翻醋坛子,可就要砸锅了。” |
翻来复去 | 宋·朱熹《朱子全书性理·理》:“横说世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复去说都如此。” |
寝苫枕干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
如左右手 | 《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
坑家败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
徐娘半老 | 《南史 后妃传下 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
不乏先例 |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不可缺少 |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 |
摇笔即来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然而中国的习惯,这些句子是摇笔即来,不假思索的。” |
不失圭撮 | 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
千唤万唤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智门祚禅师法嗣》:“师曰:‘却须吃棒,上堂啰舌沸,千唤万唤露柱因甚么不回头?’良久曰:‘美食不中饱,人吃便下座。’” |
宜室宜家 |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矢心不二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我待年之滕,例不登诸策简,徒以矢心不二,故仲尼有是特笔。” |
披麻带索 | 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老贼!你年七八十岁,也不识做孝。披麻带索便是孝。” |
心慵意懒 | 明·沈采《千金记》第四十出:“出乎无奈,每日做生活,做得心慵意懒。”: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多福]多时听得母亲三言两语,絮絮聒聒,已自心慵意懒。” |
青史流芳 | 元 沈僖《一枝花 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套曲:“看古来孝诸贤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 |
杀人劫财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及海洋大盗,出没彭湖,杀人劫财,不知坏了多少人的性命。” |
看风行船 | 清·孔尚任《桃花扇》:“俺看这位皇帝不像享福之器,况北兵过江,人人投顺,元帅也要看风行船才好。” |
淹旬旷月 | 宋·苏舜钦《涟水军新闸记》:“至者必淹旬旷月,不得遽去。” |
有嘴没舌 | |
肥肉厚酒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本生》:“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