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草木同腐的成语故事

拼音yǔ cǎo mù tóng fǔ
基本解释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出处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暂未找到成语与草木同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与草木同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驽马十驾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不寒而栗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
遥相呼应 | 《清史稿 许友信传》:“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为号,遥相应和,声势颇张。” |
博学多才 |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眼花撩乱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
明敲明打 | |
竞今疏古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通变》:“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 |
恃强欺弱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8回:“齐恃强欺弱,夺我汶阳之田,今日请还。” |
枪烟炮雨 | 《辛亥革命·安徽光复记》:“北皖以处于南北战争必趋之地,故凤颖二府属地仍在枪烟炮雨之中。” |
眼语颐指 | 明·刘若愚《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不开口明说,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或眼语颐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
舍命陪君子 | 老舍《正红旗下》:“办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君子么?” |
不护细行 | 语出《书 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 |
小惩大诫 | 《周易 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
闭门觅句 | 宋 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九:“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
成千论万 | 《镜花缘》第七一回:“你到女儿国酒楼戏馆去看,只怕异姓姐妹聚在一处的,还成千论万哩。” |
文君早寡 | 清·洪昇《长生殿·幸恩》:“奴家杨氏,幼适裴门,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香含青琐,肯容韩椽轻偷?” |
感天动地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诸佛出世,说法度人,感天动地;和尚出世,有何详瑞?” |
窈窈冥冥 |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寮》:“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
鼻头出火 | 《南史 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礔砺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脯,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
俎樽折冲 | |
红叶之题 | 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毕竟是百年姻眷了,数当明白。相会有日,君不见红叶之题乎?” |
人烟浩穰 | 宋 耐得翁《都城纪胜 市井》:“官巷口、棚心、众安桥,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
判若黑白 | 清·方苞《书祭裴太常文后》:“夫文之高下雅俗,判若黑白。” |
河涸海干 | 《三峡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下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干。” |
美女簪花 |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