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于不伦的成语故事

拼音nǐ yú bù lún
基本解释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出处陈寅恪《论再生缘》:“能读英文者,颇怪其拟于不伦。”
暂未找到成语拟于不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拟于不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满满当当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原来银包不大,止那七两多银子已是包得满满当当的了,那里又包得这十两银子去?” |
体恤入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
击石弹丝 | 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偿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 |
见鞍思马 | 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休喳,俺见鞍思马,难道他是野草闲花?” |
吹吹打打 | 明 天然智叟《石头点 郭挺之榜前认子》:“忙忙与女儿说知,叫老妈央人相帮打点。早鼓乐吹吹打打,迎人村来了。 |
视如敝屣 | 《孟子 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
风行一世 | 胡適《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只有那‘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禅宗,仍旧风行一世。” |
苟且偷安 | 宋 苏轼《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 |
灰心短气 | 寄生《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
互为因果 | 韩振波《多余的人》:“老师教得十分尽力,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再攀艺术高峰;学生非常刻苦,进步之快超出教师的逆料。于是,二者互为因果。” |
风雨如磐 | 宋·孙光宪《兆北琐言·逸文·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处去?’” |
心浮气粗 |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 |
兵贵神速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竭智尽力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复见于王矣。” |
死而死矣 | |
时异事殊 |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尚恐议者曰:‘时异事殊。’臣请复为陛下租举近效之尤章者以辩焉。” |
勇夫悍卒 | 《新五代史·周书·王进传》:“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 |
毫不介怀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2章:“对此不惟毫不介怀,且愿趁此为陛下举荐贤材,为国效力。” |
凡胎浊体 | 元·昊昌龄《张天师》第一折:“念小生凡胎浊体,怎敢和仙子陪奉?” |
守约施博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
锋铓毕露 | |
三灾六难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4回:“谁家也有三灾六难哩!互相帮助嘛!” |
醉吐相茵 | 典出《汉书·丙吉传》:“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汙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为边郡人,熟悉边事,后来为防务工作提出切实有用的建议。 |
声色货利 | 《尚书 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
尺兵寸铁 | 清·戴名世《八月庚申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翟义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