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令色的成语故事

拼音jìng yán lìng sè
基本解释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暂未找到成语静言令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静言令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驰魂宕魄 | 闻一多《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着驰魂宕魄的天乐。” |
褴褛筚路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囫囵吞枣 |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
爱莫能助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开言道:‘子瞻左迁黄州,乃圣上主意,老夫爱莫能助。’” |
目不窥园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
趾高气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情同一家 | 《梁书·萧子恪》:“我与卿兄弟,便是情同一家。” |
吹牛拍马 |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
生死无贰 | 《论立宪与外交之关系》:“陷阵则生死无贰,其所以致胜于我者,殆不尽由船坚炮利之故。” |
匿瑕含垢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封豨修蛇 | 《淮南子·修务训》:“吴为封豨修蛇,蚕食上国。” |
沽名钓誉 | 金 张建《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于人闻,而专苛察督责。” |
待字闺中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
舒舒服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 |
瞒上欺下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至今还不能替老百姓想,瞒上欺下,咱简直不是个人啦!” |
恶声恶气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小不顺眼,还要发脾气,恶声恶气地骂人,也骂鸡和猪和牛。” |
披肝糜胃 | 《晋书·刘聪载记》:“臣等所以披肝糜胃,忘寝与食者也。” |
发硎新试 | 《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哀天叫地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
一元大武 |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
恫瘝一体 | 太平天国·黄期陛《建天京于金陵论》:“恫瘝一体,休戚相关,恩膏覃敷,海宇均蒙雨露沾濡。” |
益国利民 | 《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
涂不拾遗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
鬓丝禅榻 | 唐·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
睚眦之嫌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冀四娘念手足之义,而忘睚眦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