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焚徙薪的成语故事

拼音wèi fén xǐ xīn
基本解释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暂未找到成语未焚徙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未焚徙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鹤立鸡群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患难夫妻 | 唐·元稹《遣悲怀·二》:“情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柳腰莲脸 | 唐 韩偓《频访卢秀才》诗:“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 |
甜甜蜜蜜 | 王朔《空中小姐》:“再后面是一大串喃喃的、甜甜蜜蜜的表白,算是打了一巴掌后的几揉。” |
接踵而至 |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
岌岌可危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
改头换面 | 唐 寒山《诗》第213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
蹦蹦跳跳 | 老舍《正红旗下》:“大黄狗马上活跃起来,蹦蹦跳跳地跑前跑后。” |
风流宰相 | 《南史·王俭传》:“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
雾鳞云爪 | 清·乐宫谱《毛生》:“何至雾鳞云爪,首尾不祥若是哉。” |
上下同门 |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烈火见真金 | |
蜂房蚁穴 | 明 杨慎《丹铅续录 春秋 隐公元年》:“自共和以来,诸侯如蜂房蚁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 |
衣衫蓝缕 | 《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墙头马上 | 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
百两烂盈 | 《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 |
恩若再生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
相继而至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王平传》:“涪诸军及大将军费袆自成都相继而至。” |
束手束足 | 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
如梦初觉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信陵君如梦初觉,再拜称谢。” |
飘藩坠溷 | 清·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韵兰,未识其人,似以良家而误堕风尘者。飞絮落花,飘藩坠溷,亦殊可惜已。” |
赤口白舌 | 唐 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
晏安酖毒 | |
辟恶除患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1卷:“今日元吉,理发沐尘,辟恶除患,长生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