嗫嚅小儿的成语故事


嗫嚅小儿

拼音niè rú xiǎo ér

基本解释比喻见识浅陋。

出处梁启超《欧洲地理大势论》:“其经营泰东也,则横贯万里不毛之西伯利亚,建一空前绝后之大铁路。自嗫嚅小儿之国民视之,几以为五石之瓢匏,落而无所容。”


暂未找到成语嗫嚅小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嗫嚅小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闷闷不乐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昏昏欲睡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若即若离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割股疗亲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2回:“妯娌两个商议,说要割股疗亲,可以回生起死。”
眩碧成朱 明屠隆《彩毫记 知几引退》:“宫闱萋菲,眩碧成朱,圣主应投杼。”
面如方田 《南齐书·李安人传》:“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如方田,状封侯也。’”
固执不通 李脃人《暴风雨前》第三部分:“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个固执不通的吴翘胡子。”
一矢双穿 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按,此指抗洋倒清二者并进,一举两得。
泪如泉涌 唐 刘损《愤惋诗》:“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嗜痂之癖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罗刹海市》:“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狼顾狐疑 孙中山《布告全国同胞书》:“行事或虎头鼠尾,而存心复狼顾狐疑。”
不自由,毋宁死 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
忠言逆耳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搜肠刮肚 明 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一个家搜肠刮肚,不知饥,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
朝乾夕愓 语出《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挟泰山以超北海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宋·杨亿《谈苑》:“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成王败贼 清·张岱《皆令操》附燕客《和操》:“成王败贼,史能饰词。”
发轫之始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8回:“以李彦青一生事业而论,此时还不过发轫之始。”
珠沉玉没 唐·秦贯《唐故荥阳郑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柑墓志铭》,“珠沉玉没兮,人谁靡份,桂殒兰凋兮,共泣摧香。”
济世匡时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探异玩奇 唐·刘禹锡《含辉洞述》:“公之来思,探异玩奇,拨野憩林,而民悦之。”
逾庖而宴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亏于一篑 《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地裂山崩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