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亡实的成语故事

拼音yǒu míng wáng shí
基本解释见“有名无实”。
出处《汉书·循吏传·黄霸》:“臣敞非敢毁丞相也,诚恐群臣莫白,而长吏守丞畏指……并行伙貎,有名亡实。”
暂未找到成语有名亡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有名亡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紫袍玉带 | 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户列簪缨姓字香,紫袍玉带气昂昂。” |
孟母三迁 |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
金丹换骨 | 宋·陆游《夜吟》诗:“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钱仲联校注:“金丹换骨云者,盖以喻学诗工夫由渐修而入顿悟之境界。” |
包揽词讼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 |
敬事不暇 | 《旧五代史·明宗纪》:“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从荣诸王敬事不暇,独忌从珂威名,每于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 |
豪竹哀丝 | 宋·陆游《东津》诗:“打鱼斫脍修故事,豪竹哀丝奉欢乐。” |
攫金不见人 | 《列子 说符》:“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求忠出孝 | 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轻财仗义 |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三回:“父母双亡,轻财仗义,颇有孟尝君好友之名。” |
皓齿明眸 |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安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
梯山航海 | 《宋书 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
改过从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过从善。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 |
内外勾结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2章:“他领导的那场‘里应外合’的战斗,居然被安上一个‘内外勾结演苦肉计’的嫌疑。” |
不绝如线 | 《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
寻根究底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
螳螂捕蛇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
旱魃为虐 | 《诗经 大雅 云汉》:“旱魁为虐,如惔如焚。” |
地远山险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
勇夫悍卒 | 《新五代史·周书·王进传》:“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 |
天清日白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不然时今日天清日白,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人目昭彰,一传出去,不到得轻放过了你。” |
拖家带口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金俊武说不定有一点钱,可他拖家带口的,不好为难金家湾的这个强人。” |
名高天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
一篑之功 | 《王守仁全集》卷一 :“务收一篑之功,勿为九仞之弃。” |
云愁雨恨 | 宋·柳永《安公子》词:“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
假门假氏 | 《括苍山恩仇记》第七回:“林柄下了轿子,假门假氏地要让老师先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