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虎之将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óng hǔ zhī jiàng
基本解释熊虎:猛兽。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暂未找到成语熊虎之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熊虎之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栉进士 | 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
鬓乱钗横 | 宋 苏轼《洞仙歌》词:“人未寝,倚枕鬓乱钗横。” |
推三拉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好生给姨太太捶腿。要茶要水,别推三拉四的。” |
不遑宁息 | 《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
改辕易辙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张秦》:“其初改辕易辙,如枯弦敝轸,虽成声而跌宕不满人耳;少焉遂使师旷忘味,钟期改容也。” |
笔底春风 | 元 黄溍《瑶池春宴图》诗:“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
九世之仇 | 《公羊传 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
家谕户晓 | 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以言求人,曾未闻有所褒表,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
秤砣虽小压千斤 |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
从令如流 | 《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锺。” |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 《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
骤风暴雨 | 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
随俗沉浮 | 《晋书 文苑传 王沉》:“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 |
祸生肘腋 |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讬于空言 | |
浪迹萍踪 | 吴梅《风洞山 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迹萍踪向何处投。” |
招贤纳士 |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螽斯衍庆 | 《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
寝皮食肉 |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名落孙山 |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不染一尘 |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
一时权宜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不穿孝这桩事自己也知是一时权宜,其实去报仇,所以才不穿孝。” |
痴云腻雨 | 清·洪昇《长生殿·重圆》:“抹月批风随过遣,痴云腻雨无留恋。” |
神谟庙算 | 明·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五道·第四问》:“而圣人独禀全智,功高万古,神谟庙算,有非他人所能赞其万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