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jǔ liǎng dé
基本解释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出处《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一举两得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勇士卞庄子敢于只身同老虎搏斗,他听说山上有两只老虎就想去打,朋友劝说等两只老虎争食时再下手可以一举两得。他耐心等到大老虎为了吃到黄牛而咬死小老虎,觉得这时时机已成熟,轻易地打死那只大老虎。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举两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碧落黄泉 | 唐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狐假虎威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改是成非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俺请受了人几文钱改是成非,似这般所为,碜可可的话取民心髓。” |
战胜攻取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操大国之势,征强兵伐诸侯,战胜攻取,利尽归于陶,国之币帛竭入太后之家。” |
枯苗望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寡君望蹇先生之临,如枯苗望雨。” |
骖鸾驭鹤 | |
不堪造就 | 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
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脏污狼藉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
廓达大度 | 太平天国 洪仁玕《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朝官兵暗投明檄》:“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胞与为怀,不分新旧兄弟,皆是视同一体。” |
临危不惧 | 《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不近人情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破口怒骂 | 《红日》第12章:“他竭力挣脱,挣脱不开,连连求饶,陶二嫂还是拳打脚踢,破口怒骂。” |
眼泪汪汪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5卷:“且说那妇人见了丈夫,眼泪汪汪,入去大相国寺里烧了香出来。” |
苦难深重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四章:“苦难深重的农民,怎能再忍受反动派的蹂躏。” |
清都绛阙 | 宋·张孝祥《蓦山溪》词:“清都绛阙,我自经行惯。璧月带珠星,引钧天、笙箫不断。” |
荒郊野外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却是荒郊野外,桃红柳绿,正是女眷们游耍去处。” |
明发不寐 | 《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
研幾析理 | 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凡所论著,皆研幾析理,弘雅夷远。” |
略地攻城 |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卷》:“十万伍雄兵飞将,皆能略地攻城。” |
身不由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哎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
有害无利 | 东汉·班固《汉书·吾丘寿王传》:“以众吏捕寡贼,其势必得。盗贼有害无利,则莫犯法,刑错之道也。” |
捐身徇义 | 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
犬马之年 | 三国·魏·曹植《黄初六年令》:“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 |
引年求退 | 《金史·完颜守道传》:“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体,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难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