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设想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kān shè xiǎng
基本解释不堪:不能;设想:对未来情况的想象、推测。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出处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内地膏脂,年年如些剥丧,岂堪设想!”
暂未找到成语不堪设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堪设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落落大方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
形影相随 | 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
万头攒动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时候虽早,那看榜的人,却也万头攒动。” |
力屈势穷 |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力屈势穷,排空落翰。” |
风木含悲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林下风度 | 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
渺无影踪 | 茅盾《腐蚀 十一月十三日》:“努力追忆昨夜的颠倒迷梦,然而——已经渺无影踪。” |
枭蛇鬼怪 |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112》:“这即使是对头,是敌手,是枭蛇鬼怪,我都不问。” |
冰雪聪明 |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
纳屦踵决 |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日引月长 | 语出《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 |
攘臂一呼 | 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
雁塔题名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
新婚燕尔 | 元 戴善夫《风光好》:“俺两个相见时,则他那旧性全无,共妾身新婚燕尔。” |
蚕丝牛毛 | 明·宋濂《答郡守聘五经师书》:“苟于孝道有阙,则虽分析经义如蚕丝牛毛,徒召辱耳。” |
大言相骇 | 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觑见俺似婴孩,大言相骇。” |
人文荟萃 | |
丰肌弱骨 | 宋 范成大《园丁折花七品各赋一绝》:“丰肌弱骨自喜,醉晕妆光总宜。独立风前雨里,嫣然不要人持。” |
词人墨客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馆娃宫、铜雀台,惹了多少词人墨客嗟呀嘲诮。” |
振衣濯足 | 晋·左思《咏史》诗之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
悬车之岁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若今日未及四十,早入仕途,则致仕之期,即不必以七十为限……故余两次引归,皆未及悬车之岁。” |
饮风餐露 | 明·无名氏《破天阵》第一折:“黄冠鹤氅,息气养神,导咽还丹,饮风餐露。” |
唾手可取 | 《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
垂头搨翼 |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持。” |
庙堂之器 | 明·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