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唯谨的成语故事

拼音fèng mìng wéi jǐn
基本解释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
暂未找到成语奉命唯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奉命唯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断香零玉 |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
成年累月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我那家左右没甚么可惦记的,平日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
付诸东流 | 清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
迎刃而解 |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日薄虞渊 | 《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
同袍同泽 |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闻一知十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重床叠架 | 茅盾《清明前后》第五幕:“重床叠架的法令,何尝不严密堂皇,然而,解决了问题么?” |
无人之地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为道,造作桥阁。” |
冷眼相待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须将好言谏劝丈夫。” |
有增无减 | 宋·王禹偁《为寿宁节不任朝觐奏事状》:“当百辟称觞之日,是二年伏杭之余,历夏经秋,有增无减,莫预欢呼之会,仅成病废之身。” |
书声朗朗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
座无空席 | 《晋书·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
掩口胡卢而笑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
龙肝凤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
英姿焕发 |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
三邻四舍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老闻知此事,率了三邻四舍,提壶挚盒,都来庆贺,吃了好几日喜酒。” |
匠心独具 | 柯岩《奇异的书简·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编导和演员门匠心独具地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刻划了以小强为主角的一代少年儿童形象。” |
百足之虫,至断不僵 |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
乐不可极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水土不伏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伏,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
暑往寒来 | 南朝·梁简文帝《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草茂故辙,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来。” |
魂消魄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9回:“季斯看了多时,又阅其容色之美,服饰之华,不觉手麻脚软,目睁口呆,意乱神迷,魂消魄夺。” |
庙堂之量 | 唐·房玄龄《晋书·谢安传》:“谢有庙堂之量。” |
悔过自忏 |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襄阳天仙寺》:“僧教宽悔过自忏,后岁余,方如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