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基本解释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典故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了。”他信以为真,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嘿!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正准备捕捉知了呢!他连忙把那片树叶摘下来。不料那片树叶掉下来,混在地上的落叶里,再也辨认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树叶扫回家来,一片一片地试。他把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总是说:“看得见!”后来,妻子被他问得厌烦了,随口答了一声:“看不见!”他马上带着这片树叶,当面去取人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门去了。县官经过审问,忍住笑,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胆战心寒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
口是心苗 | 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报。暗觑清霄,盼梦里他来到。却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频频叫。” |
藏器待时 | 《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蹑屩担簦 | 明·宋濂《太上清正一万寿宫住持提点张公碑铭序》:“公皆蹑屩担簦,往拜其坐下。” |
一廉如水 | 元·柯丹丘《荆钗记·民戴》:“老爷自到任以来,一廉如水。百姓今喜高升,小老人具礼远送。” |
常备不懈 | |
天生一对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明明果是佳人才子,天生一对也,便是嫣素也觉风光。” |
洒洒潇潇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 |
娓娓不怠 | 清·汪琬《朱翁墓志铭》:“与人论古今成败得失大略,若绳引珠贯,娓娓不怠。” |
伯仲之间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
归正邱首 | 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
绵绵不绝 | 《逸周书 和寤》:“绵绵不绝,蔓蔓若何?” |
抱负不凡 | 宋 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
各奔东西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 |
寡见少闻 |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
肉中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我们很是那吃醋拈酸容不下人的不成,怎么‘拔出肉中刺,眼中钉’?是谁的钉,谁的刺?” |
避重逐轻 | 见“避重就轻”。 |
通脱不拘 | 叶圣陶《微波》:“你从前那么通脱不拘,大家都称赞。” |
党恶佑奸 | 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
肆奸植党 | 《明史·冯恩传》:“宗铠同官孙应奎复言,鋐肆奸植党,擅主威福,巧庇龙等,上格明诏,下负公论,且纵二子为奸利。” |
向平之原 | 《后汉书》 向长传:「 建武中, 男女娶嫁既毕, 敕断家事勿相关, 当如我死也。 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 竟不知所终。」 |
驷马莫追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莫追,岂有变更!’” |
揪心扒肝 | 老舍《四世同堂》:“他看到了空旷,自由,无忧无虑,比这么揪心扒肝的活着要好的多。” |
棋布星罗 |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市日期》:“但内府二十四监棋布星罗,所设工匠厨役隶人圉人,以及诸珰僮奴家属,不下数十万人。” |
应天受命 | 《晋书·谢琨传》:“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 |